日前,蘋果官方宣布其支付平台Apple Pay 現已支持“西藏交通卡”。這意味著用戶可以使用 Apple Pay Express 交通卡功能方便地出行。他們可以乘坐公交車到拉薩,享受12個月的限時免費開卡。目前,Apple Pay 支持大中華區 28 個城市的市政交通卡。有了 Apple Pay Express Transit Card,通勤者不再需要單獨拿出一張實體卡。他們只需將 iPhone 的頂部或 Apple Watch 的顯示屏靠近票務掃描儀的中心,即可在 iPhone 或 Apple Watch 上享受快速支付體驗。整個過程不需要使用 Face ID、Touch ID 或密碼進行身份驗證。也無需喚醒或解鎖設備,無需打開任何應用程序。
通勤者只需通過幾個步驟即可將“西藏交通卡”添加到Apple Wallet應用程序中。在 iPhone 或 Apple Watch 上為交通卡充值也很容易。這消除了排隊等候或觸摸實體售票機的需要。同時,使用 Apple Maps,通勤者不僅可以根據成本和時間信息直接在 iPhone 上規劃交通出行,還可以付費。在規劃路線時,地圖還會提示客戶只需輕按一下即可購買交通卡,該交通卡會立即添加到錢包應用程序中。如果客戶已經在Apple Pay中添加了交通卡,當規劃路線的費用超過卡上餘額時會彈出提示,可以立即完成。
使用要求Apple Pay Express Transit
需要裝有 iOS 14.5 或更高版本的 iPhone 6s 或更高版本,或者裝有 watchOS 7.4 或更高版本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或更高版本 擁有 Apple ID 並登錄 iCloud 可以使用的借記卡在 iPhone 或 Apple Watch 上的 Wallet 應用程序中激活和充值 Express Transit 將 iPhone 和 Apple Watch 地區設置為中國大陸 將設備連接到互聯網
卡限制
在 iPhone 8、iPhone 8 Plus、iPhone X 及更新版本,或 Apple Watch Series 3 及更新版本,用戶可以在 Wallet 應用程序中添加 12 張卡片。較舊的型號只能接受 8 張卡,而較新的型號最多可容納 16 張卡。卡包括信用卡、借記卡和交通卡。
FAQ
Q:“西藏交通卡”可以通過Apple Pay在其他所有互聯城市使用嗎?
p>
A:本卡是按照交通運輸部中國交通卡技術標準發行的標準中國交通卡。它的佈局上有“運輸聯盟”的標誌。也可以在全國300多個有活躍國卡互聯互通的城市工作。根據中國交通卡互聯互通工作進程,到2021年,全國共有31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交通卡互聯互通。
由於部分地方交通卡互聯互通尚處於起步階段網絡調試試運行階段,可能會出現問題。其中一些問題包括卡的使用不流暢以及某些線路或區域的覆蓋不足。用戶可以在打開或使用它們之前致電當地的公共交通運營商。諮詢服務熱線或通過交通聯合微信公眾號查詢,確認是否開通此項服務。
Q:在蘋果公司開通“西藏交通卡”是否需要開戶費或服務費?支付平台?
A:用戶可享受12個月限時免費開卡
Q:如果在加卡、充值或退卡過程中出現問題卡片。我應該如何解決?
答:有關 Apple 設備和 Apple Pay 的問題,請聯繫 AppleCare:400-666-8800。如果您對“西藏交通一卡通”有任何疑問,請聯繫發卡機構。
蘋果起訴阻止競爭對手在 iPhone 上提供點擊支付功能
蘋果是一家大型跨國公司,每年必然會面臨數起法律糾紛。根據最近的報導,Apple 的支付平台僅允許在其設備上進行支付,這違反了美國反壟斷法。點擊支付功能目前僅適用於 iPhone、iPad 或 Apple Watch。該訴訟稱,蘋果正在這方面建立壟斷地位。相關律師事務所 Hagens Berman 和 Sperling & Slater 聲稱,蘋果正在阻止競爭對手在其設備上使用 NFC 技術。該律師事務所聲稱,通過這樣做,該公司每年獲得不少於 10 億美元。
對於用戶使用美國發卡機構的支付卡完成的每筆 Apple Pay 交易,發卡機構都必須支付。蘋果收取 0.15% 的信用卡費用。訴訟稱,同樣,發卡機構也支付半美分的借記卡費用。相比之下,Google 允許在 Android 智能手機上使用多個移動錢包,並且不向美國發卡機構收取點擊支付費用。
Hagens Berman 的聯合創始人兼管理合夥人史蒂夫·伯曼說:“當您將 Apple Pay 的功能與 Android 設備上的移動錢包(Google Pay、Samsung Pay)進行比較,您基本上是在舉起一面鏡子,它們基本上是一回事。但是,發卡機構在 Android 上提供相同的服務,完全免費。然而,使用 Apple Pay,他們每年要花費 10 億美元。”
訴訟稱,如果 Apple 支付服務在 Apple 設備上面臨競爭。
來源/VIA: